高校信息化建设在大范围普及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信息化项目定位不准、实用性较差,规划和服务设计不深入、系统更新升级频繁,信息化管理与服务模式不完善、业务需求变动频繁,结合上述问题,本文从信息化管理体制、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提升信息化实施能力三个方面提出解决之道。
![避免“走弯路”,高校信息化建设这三招要学! 避免“走弯路”,高校信息化建设这三招要学!]()
1. 项目实用性差。未因校制宜导致系统使用率低下,产生资源浪费。
2. 设计不能适应变化的需求。服务只着眼于眼前,不能满足长期多变的需求。
3. 理念与期望差距较大。信息化管理与传统的管理理念不能有机融合,导致信息化管理不符合高校管理人员的期望。
![避免“走弯路”,高校信息化建设这三招要学! 避免“走弯路”,高校信息化建设这三招要学!]()
二、问题
1. 协调困难。信息化改造无法适应庞大的业务系统,在后续完善过程中难以得到各部门的有效配合。
2. 技术困境。业务改造过程中,厂家无法落实高校多样的信息化需求。
3. 建设成本和时间成本加大。信息化建设需兼顾现有状态,需投入更多的维护人力,也考验建设单位的项目管理能力。
三、原因
01 实施层面
1、 业务需求调研不明确。
2、 项目设计缺乏全局性理念。
3、 项目开发监管不到位。
02 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层面
1、 信息化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不能满足师生的要求。
2、 信息化管理模式未能同教育管理的要求相结合。
03信息化管理体制层面
1、 信息化管理体系无法与强势的行政权力有机融合。
2、 传统的管理体制问题阻碍信息化健康且持续发展。
四、解决之道
先看干货
在管理体制上,打破信息化建设固有思维,建立合理而面向长远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业务模式上,确立面向师生服务、师生管理业务模式;打造专业的信息化专业技术队伍,提升信息化专业管理能力,把业务流、服务流、数据流、管理流融为一体,按照人、财、物的全生命周期梳理业务流程,分拆出各类业务系统,各业务之间业务流、数据流及服务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再看详论
要实现这些功能,必须从管理体制、服务模式及管理模式、信息化实施能力上综合考虑解决:
01 信息化管理体制上
信息化首先是管理模式、管理理念的信息化,这涉及整个单位的组织结构调整、业务流程改良和人力资源重新分配等重大举措。如果高校仍停留在“逐级回报、分层传达”的管理模式,在执行层面上采用以往条块化思路,没有减少中间环节和扁平化管理,即便成立了信息办或者设立CIO机构,其信息化也难以顺利展开,走弯路也难以避免。
可通过对原有的管理体制进行顶层设计来解决管理体制上的问题。管理体制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所涉及的因素多,需要优化其制度建设环境,其中包括意识环境、组织环境和人文环境等方面。在实际操作中,还要注重关系管理,提高信息化决策的科学性。注重与领域专家、需求单位、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管理,通过设立相关委员会的形式定期交流和讨论,对信息化发展提供建议和支持,为建立良好的信息化管理体制创造良好环境。
高效合理的信息化管理体制会带动业务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形成,并具有相对稳定性。
02 在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上
利用信息化手段,按照人事、财务、资产全生命周期的概念,设计所能提供的信息化服务。信息化作为一种有力的工具,能在服务模式和管理模式上产生重大变革,并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
重整信息化管理流程,利用好信息传递的即时性、虚拟性、开放性,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实现业务过程的协同性,达到服务和管理效率的高速增长。南京理工大学在线交流平台与信访工作衔接,以简单的管理系统却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过去信访部门收到信访问题后向校领导打回报,待相关部门解决后再由信访部门把结果返回给师生,改为师生直接向相关单位在线提问题,相关单位直接答复,信访部门监督执行情况,有效地提升了效率、各方满意度。
03 提升信息化实施能力
信息化建设实施能力,由规划设计能力、项目管理能力、专业技术能力等几个方面组成。
规划设计能力。做好总体规划是搞好高校信息化的关键,总体规划需要在充分了解学校的信息化现状、学校的发展目标,特别是学校发展对信息化需求的基础上,结合IT技术的发展形势做出科学、全面的规划。目前国内高校信息化的核心仍然是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针对高校信息化现状,设计出具有指导意义的总体规划,作为信息化发展基础支撑材料。一般由信息化经验丰富的人担任,并需由CIO来把关。
项目管理能力。以技术部门和业务部门联合组成项目团队,从业务的角度去考虑系统的需要,利用业务部门来推动项目的实施进程。需要懂得项目管理和熟悉项目开发规范,这需要若干年的IT开发历练,才能达到较高的项目管理和掌控能力。
专业技术能力。对高校信息化实施人员的IT素质要求较高,要求具备较扎实的计算机理论知识,掌握常用的IT技术,至少在数据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界面技术、不同操作系统管理维护技术、开发语言等方面各有所长。
以上这些专业能力是高校信息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能力,需要高校重点培养与支持。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信息化》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