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南理工来了140多位高校信息化同仁?
他们都来搞么事?
好像是为了一场“神秘”的大会……
会上都讲了啥?
别着急,小智为你一探究竟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哦,原来是全国高校都灰常关心的
“智慧校园”的建设
真心“高大上”哇!
主会场:分享经验,共享智慧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此次会议的主题当然绕不开“高校信息化”,如何把信息技术与高校发展结合起来?建设”智慧校园”的整体思路和未来发展方向是什么?如何更好地提升管理效率、更好地服务用户、更好地让领导感知信息化成效?高校信息化究竟如何落地?作为主办方的南理工,大方地分享了自己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和心得体会。
致辞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科研发展的关键环节,它将推动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变革,影响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局和走向。南京理工大学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规划,规划是顶层设计,是未来发展的蓝图,要千锤百炼,必须在全校范围内达成共识,并将它作为未来工作持续推进的依据。
我一直强调,需求要来自于用户,坚持“需求牵引、用户为王”,把用户的需求时刻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从建设的内容来看,过去我们更多地强调管理信息化,现在我们也强调服务信息化。但我认为,未来高校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多的向“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师生”倾斜——南京理工大学陆续在大人事、大OA领域尝试按照业务域范畴推进信息化建设,进行业务流程整合,提升面向师生的服务质量。
主题报告
他一方面对南理工近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做的工作进行了回顾,另一方面也展望未来,表达了自己的感悟。
他表示,南理工的信息化建设之路始终坚持四大原则,即“以人为本”、“互联网+”、“内外融合”、“循序渐进”。在这四大原则的指导下,学校信息化建设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即“一个生态”、“二个平台”、“三大应用”,“一个生态”,即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生态,离不开学校领导的支持,各部门的协同,信息化处的统筹以及用户的广泛参与;“两个平台”,即搭建了PC端师生综合服务门户和移动端微信校园平台;“三大应用”,包括大人事、大OA和大数据。
展望未来,涂庆华处长表示,学校信息化建设应探索信息技术与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在“云、大、物、智、移”等方面,用信息化技术去服务于人才培养,服务于科学研究和学校管理。
涂庆华处长还总结了南理工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四点感悟,一是要有情怀,信息化人有甘于奉献的情怀,对师生要心中有爱、心中有责;二是要有智慧,善谋划,懂政策,明业务,会沟通;三是要有力量,信息化部门需要专职的队伍;四是安全,调整好自己的网络结构,把采购的各类安全设备充分利用起来、联动起来,更重要的是要做好网络安全管理。
王亚群副处长分享了南京理工大学综合人事系统建设的心得和思路。她从学校综合人事系统的建设背景、建设目标、建设现状等多方面进行介绍,讲述南京理工大学综合人事系统是如何逐步走出“越不用越不好用——越不好用越不用”的恶性循环的。
结合学校综合人事系统的建设过程,她还谈了自己的几点体会和思考。她认为,南京理工大学综合人事系统之所以能用起来,离不开学校的统筹规划,离不开信息化部门牵头做推进,还有一点就是人事部门去主动协调、寻求支持,做到精益求精。
对于整个建设过程,她还表示,自己也做了一些思考,今后,关于数据的准确性问题、信息化的可持续性问题、部门间业务的协同问题以及如何挖掘数据价值问题,还需进一步完善和解决。
两位专家的报告可谓精彩,听完了报告,小智还采访两位信息化同仁,看看他们怎么说的~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南理工高校信息化建设很有“特色”:从涂处来说,他先在人事处,又学计算机,本身就是一个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人才;第二个特点就是“情怀”,这么多年,他们一直坚持在做这个事,同各部门联系,想各种办法;第三个特点,他们的组织架构建设很有特点,既有校领导的重视,又有具体协调的日常工作者,还有组织机构的保障。真正实现了以信息化为基础,全校协调同步的目标。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高校信息化,解决好内部的沟通和协调很重要,首先必须打破旧的理念,即“信息化的问题是管理的问题”。我也十分认同南理工提出的“循序渐进”的理念,尤其是我们现在的95后学生,他们是网络的“原住民”,如何把他们在社会上碰到的问题与学校内部进行有效对接,打通外部和内部,让他们觉得在外部运用的信息环境,学校内部也可以实现,这就需要我们“以人为本”,多站在管理者、师生等不同需求者的角度去了解他们的内在需求。
会议结束后,作为东道主的南理工,还带大家参观了学校“高大上”的兵器博物馆和机房建设,小智也有幸大饱眼福~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左图:兵器博物馆;右图:机房)
当然,难得相聚,各位信息化同仁还拍了张大合照~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结束了午休,研讨会还专门分了人事场和信息场两大分会场进行讨论交流。
1.人事场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人事场研讨会现场)
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处(以下简称“信息化处”)处长涂庆华主持了人事工作交流探讨。南京理工大学人事处副处长王亚群和信息化处仲媛老师分别分享了南京理工大学综合人事改革和综合人事系统建设经验及系统演示。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王亚群处长认为,南京理工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结合了“十三五”期间的工作思路,构建师资队伍建设体系。主要是“一个体系,两项计划,三项改革”,“一个体系”:构建新型紫金人才体系;“两项计划”: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支撑队伍专业化建设“提升计划”;三项改革:建立教师岗位聘任制度、改革绩效津贴分配制度、建立教师分类管理制度。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仲媛老师认为,综合人事系统建设的四个核心是:跨部门、重服务、流程再造以及碎片化的应用。南京理工大学的综合人事系统建设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实现各类人员基本信息的管理,第二阶段主要上线应用模块,主要包括新进报到、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等等。综合人事系统建设,从管理角度而言,数据质量有了质的提升,未来将会和科研、教学等多维数据做挖掘分析;从服务角度而言,实现了“三个统一”:统一入口、统一风格、统一授权。
2. 信息场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信息场研讨会现场)
“以人为本,见微知著”的理念如何在南理工实践的?在信息场,大家聆听了南理工的“网”和“事”,还有“高颜值”服务大厅的“上线”故事。信息化处网络信息部主任高静分享了南京理工大学校园网建设、运维及管理的各个环节和过程;信息化处信息科科长宋骏飞谈了校级大OA的建设思路与经验;信息化处计划科科长束乾倩介绍了一站式服务大厅和信息化生态体系的建设。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全国60多所高校的信息化“大咖”齐聚南理工,竟是为了这场“神秘”的大会……]()
高静老师从假日生活聊起,抓住“今天校园网的痛点是什么,该何去何从”的问题,带着大家进行思考。“
复杂的技术发展和复杂的用户需求、网络结构、运营模式、责任界限和模糊的个人价值给校园网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基于此,高静老师首先用几张胶片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的校园网基础画像,接着遵循“智慧网络,承载未来”的思路,从双回光缆、多网融合,讲到新数据中心机房建设、邮箱升级、无线二期公共区域全覆盖,并重点介绍了南京理工大学的网络信息化服务体系。
回顾几年的校园网建设之路,高静老师也向大家分享了自己的心得和感悟。她认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但一定要坚持用户为先、服务为王;要做细做精,有匠人思维;要敢于承担、甘于寂寞。
宋骏飞老师介绍了校级大OA的建设理念、建设情况、应用功能,并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表示,学校坚持“校级办公自动化”、“与数字化校园高度融合”、“行为可追溯”、“高效”、“便捷人性化”的建设理念,搭建了全校统一的办公、办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了全用户、全角色、全业务覆盖业务系统无缝对接。他还以办文、办会、办事三类内容为例,介绍了具体的模块应用。
总结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宋骏飞老师也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首先,要了解党政办以及二级部门的OA开发需求;其次,是要利用移动互联技术,让办公更便捷高效;第三,要加强培训机关部处、学院和直属单位的OA系统管理员,让他们掌握流程;最后,要注意办公系统的安全保障,可采用严格分级授权,保证各个层面的安全。
“门户是用户能看到的,它的底层有很多东西在支撑,当我们在谈门户的时候,我们说的不只是门户,通过门户可以”见微知著”地了解到整个学校信息化建设的情况。”她从“前世今生”、“南理落地”、“生态体系”三个方面,分享了南理工一站式服务门户建设和信息化生态建设方面的经验和心得。
她把传统的线下服务大厅和网上一站式服务大厅比喻成“前世今生”,两者转化既是服务理念的延续,也是信息化理念带来的突破,打破了时间空间上的限制,真正去实现“业务通、数据通和流程通”。她介绍了学校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发展历程、设计思路、框架结构及实施路径,南理工所做的一站式服务大厅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单点登录,而是在整体规划指引下,以主数据中心为基础、以流程引擎为抓手、以用户需求为驱动、以业务域模式构建的综合服务体系。
为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信息化处上半年组织了一次“信息化进院系”活动,并组织了海外留学经历教师及研究生专场调研,同十几个院系的院领导、行政干事、教师代表、学生代表面对面座谈,收集到50多条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需求和建议,选择用户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近期工作重点,邮箱自助开户、教师主页、无线网三期等都是在用户调研基础上建设的,深受用户好评。此外,信息化处上半年还集中走访了十几个业务部门,收集到80多项服务应用需求,这些都是一站式服务大厅的建设基础。
最后,她结合信息化生态体系构建,介绍了南理工在信息化管理体系、队伍建设、院系合作、学生团队等方面的探索思路。她说,经过这一路披荆斩棘,学校对信息化部门的认可度越来越高,重要性在不断凸显,其中离不开管理职能的集中,通过统筹规划、统筹经费、统筹运营商管理、统筹校级信息系统建设、统筹30万以下软件及信息系统建设招投标,逐步确立信息化部门的地位,增强了沟通协调能力。此外,她还介绍了学校信息化生态方面的一些新尝试,如建设专门的人才队伍,做好信息化宣传,成立信息化社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等,其中信息化社团已经在南京形成了8校联盟,基于公有云模式的开发者生态体系也正在更大的领域发挥着作用,这些都为在场的同仁提供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方向。
花絮
听完了整场大会,小智还打探到,南理工的信息化建设之所以这么有特色,其实,是有“小秘密”:
南京理工大学信息化与管理处李华峰副处长透露,南理工之所以能搭建出“高颜值”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大厅门户,那是因为我们的专家们都是“高颜值”的帅哥美女哇,看上面报告人的颜值就知道了~“高颜值”又专业的人才自然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必须呀!
还有,就是愿意分享交流,这不,小智就发现,这次除了研讨,南京理工大学还专门把自己的大人事服务拿出来给大家一起分享体验,交流并收集意见,对嘛,这样才能众力探索高校信息化建设之路,不信,你看~
(体验南理工大人事服务)
P.S:本次会议嘉宾PPT已上传至后台,如需下载,可在“金智教育研究院”微信公众号直接回复:1216南理工,即可获得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