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信息化办公室总工程师江成华:大家好,按照惯例,我先大致介绍一下我们学校。我们学校创办于1929年,是985、211高校,这次也非常荣幸列入了“双一流”建设高校。我们学校位于重庆市,重庆这几年比较热门,这段时间马云、马化腾还有任正非都过去了,这个地方盛产美女,火锅也还不错,我们学校有六个学部,35个学院,在校教职工有5000多人,学生有47000多人。
我们单位现在名字叫信息化办公室,有22名在编人员。之前叫信息与网络管理中心,体制机制改革的时候,学校想把我们加入行政序列,所以更名为信息化办公室,然后增加一些环境科室和人员编制等等,但我们主要职能没有任何变化。
我今天主要分四个部分来分享一下我们这几年的一些思考,然后我们做的一些工作。
首先是重大现状,我们学校数字化校园已经基本建设,学校信息化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师生日益增长的美好服务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五个重要问题:
1、体制机制方面,这是共性问题;
2、数据共享,数据治理方面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学校一个老大难的问题,我想这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
3、信息化,它现在主要还是围绕着管理工作来展开,对学校综合能力的支撑又不是很好,比如说我们高校四大功能的支持;
4、我们虽然各个部门业务信息化都做了,但是信息化程度不高,应用也不深入;
5、师生信息化服务体验满意度较差,因为服务比较分散,这是我们学校的现状。
我们对高校信息化行业的认识,有两点:一、国内高校信息化落后国外高校信息化至少10年以上;二、我们国内高校信息化落后企业信息化10年以上。所以我们认为高校信息化差距非常明显。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我们如何追上国外高校信息化和企业信息化?我们当时就提出了跨越式发展战略。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发展目标、定位。这几年各个高校都在推进智慧校园建设,针对我们学校,我们分析了一下,我们认为我们要从数字校园直接跨到智慧校园不大现实,所以我们加了一个互联网+校园阶段,我们要尽量将我们的业务互联网化,丰富学校师生服务,所以我们定位比较明确,大力建设互联网+项目,逐步向智慧校园迈进。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2016年,在学校工作要点中提出了“互联网+重大”发展战略,下面我跟大家分析一下这个发展战略的内容:
1、转变学校信息化建设观点,我们原来信息化建设主要以管理为主,之后要以服务为主;
2、完善IT治理结构,主要包括六部分:
1)、改革领导小组议事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信息化建设与学校发展战略协调一致;
2)、改革专家委员会结构,建立用户参与决策机制,推进信息化建设公开化和透明化;
3)、改革信息化主管机构进入行政序列,实现从技术部门转型为管理与服务机构;
4)、建立校级信息化工程中心,掌控全校基础架构和技术方向,完善信息化建设队伍体系;
5)、各部门设立信息化专职岗位,明确部门职责,推进业务信息化;
6)成立服务流程梳理工作组,以用户为中心,梳理面向用户的服务。我们大体有五个服务对象,校务管理服务、本科生服务、研究生服务、教职工服务、校友及校外人事服务。
3、我们要转变我们的建设模式,从定制开发模式转变成商业服务模式,尽量少用定制开发;
4、升级技术模式,现在各个高校都在上网上办事大厅,我们把网上办事大厅这种模式定义为“大平台,微应用”,我们认为这种模式可以适用于全校的信息化架构,我们设想我们在全校统一建信息化基础服务平台,然后我们学校所有业务碎片化,然后在大平台上架构,我们想以这种服务技术模式来落实我们的战略。
5、转变部门信息化建设职责,主要三个方面:
1)、梳理业务流程,把你自己部门业务梳理清楚,流程进行优化再造,以此来服务学校的综合改革;
2)、管理数据,保证数据准确性,及时性,同时要结合业务梳理,明确流程所需数据;
3)、应用思考,在信息化自主条件下,你部门的业务如何开展,要通过信息技术与高校的四大功能进行深度融合。
6、再一个我们要构建良性生态,主要设想了三个生态:
1、平台合作生态,和大公司合作,以采购成熟产品为主,形成平台生态,解决共性技术问题;
2、服务建设生态,和小型企业联合,为学校提供信息化服务能力,形成开发生态,解决个性化问题;
3、高校联盟生态,建立区域大学联盟,共享建设成果与最佳实践,实现跨校共建共享,解决资源问题。
高校联盟2017年11月,我们学校发起,在重庆市成立了重庆市高校信息化联盟,其中我们这套战略也是联盟类工作的一部分,这是一个部分。
我们通过这个战略最终的目标是什么?我们觉得我们这套模式是持续性的,可推广的,所以我们想重塑校企合作关系,实现校企合作共赢,学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企业不断地做强做大,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这套战略在2016年7月份基本上已经成熟,在技术上我们是怎么落地的?
首先要明确我们的思路和方向,我们一开始就定位最佳路径是全面云化,以公有云为主,私有云为辅,这是思路。
再一个,当时我们又涉及到一个问题,我们是采取项目自建模式还是采取服务采购模式?项目化建设模式有很多弊端,而服务采购模式,现在国家也是大力倡导的,政府购买服务,我们认为它是比较好的一种解决方案。
我们认为项目化的是一次性的,而服务采购是可持续性的,还可以促进我们校方在信息化服务中转变角色,可以让我们校方站在更高的层次来思考我需要的东西。
所以我们最终是确定以服务采购来采购我们这套大平台,我们想以服务采购来实现我们的大平台,它可以实现价值交付,解决人员短缺问题,可以解决服务可持续问题,可以帮助校方专注于应用服务。
通过全面云化和服务采购,我们认为学校可以共享最新技术,共享行业经验等等,这一套我们在2017年11月就完成了整个大平台的招标,我们在这个招标过程中,我们有什么关注点呢?
给大家分享一下:
1、以人为本,因为在高校中有些人是有多种身份的,数据是围绕身份关联的,所以他人的信息也分为几大块,所以我们在项目招标时就提出一个要求,作为一个自然人在系统中只能是一个人,而不是多个身份,他要解决多身份登陆和多身份服务获取问题,解决一个人数据共享问题。
2、再就是微应用的“接入模式”与“承载模式”,像微信,我们学校的公众号接入微信,它就是接入模式,我们要求大平台以承载模式为主,接入模式为辅;再就是全能型应用支撑平台,作为全能型应用支撑平台,我们的要求有很多,比如说全终端适配能力、全用户支撑能力、全服务类型支撑能力、生态支撑能力等等,现在金智平台正在根据我们的要求在搭建。
近期规划,是“修一条人放心的马路,造三辆好用的马车”。
一条马路:可信服务平台,构建学校可信应用支撑体系;三架马车:1、大平台、微应用;2、大数据平台;3、数据资源平台。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我们要构建数据资源中心,来构建资源平台,在这个基础上形成顶层应用,比如网上校史馆、非遗展览厅等等,构建全校统一的数字资源中心,打造以资源为中心的服务体系,为“双一流”建设提供资源支撑。
我的分享大致是这些,谢谢大家。
——本文为大会报告实录,未经嘉宾审核,略有删减。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 WE+2018 | 重庆大学江成华:基于服务交付的智慧校园运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