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高校就业信息化的过程不仅是将计算机等硬件和管理系统等软件引入就业工作的过程,还是一种就业工作理念提升、就业思想变革的过程,更是一种通过优化创新、精益求精的就业指导与服务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过程。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新时期的高校就业工作实现信息化有三个含义:
不能简单的把就业信息化理解为,把产品的就业工作原封不动的移到网络中去,而是要最大限度的借助于网络技术、数据信息、通讯信息进行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的改造和重建。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都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目前大部分学校已初步形成一套以就业信息网为核心、微信平台为补充的就业指导服务信息化体系。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随着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就业工作的重视,各高校将就业信息化建设作为就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结构性不平衡主要表现在不同层次的高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就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进度不同。区域性不平衡表现在高校所处的地域不同,信息化环境不同,信息化建设进度不同。经济发达地区高校相比中西部地区高校、省会城市高校相对地市高校,在就业信息化建设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要高。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目前很多高校信息化建设处在较低的水平。虽然大多数高校都实现了就业网站平台,但不意味着都实现了就业信息化。
不少高校的就业网站对大学生的内外联络、有效指导、帮扶支持、优化流程、提升效率等方面的作用没有切实发挥起来。多数高校的信息化建设一味地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缺乏系统的信息化战略思考和定位,极大的制约了信息化的建设。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高校有很多的系统,比如:学生就业信息系统、教务管理、网络信息管理等一系列管理系统。各个系统的数据通常不能彼此交融,这种信息孤岛的现象致使业务系统数据管理的难度非常大,每个系统都需要维护自己独立的主数据,而且系统还面临一个非常大的挑战,怎么样跟各个系统之间的数据保持一致性。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对数据进行充分的收集、整理、归纳、应用,目的就是最大限度的展现数据的作用,完成数据的有效利用。
一是在数据采集方面,很多高校没有对数据进行整体的规划,一些错误的、无用的数据没有及时的清理,严重制约了就业统计工作的开展。
二是在数据分析方面,只关注初次就业率、年终就业率、考研率等指标,没有透过这些数据挖掘更有价值的信息。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满意度、企业的招聘要求等,只在就业质量年度报告里面有所体现,没有对毕业生中长期的发展进行深刻的研究,而这些数据对本科教学培养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反馈数据。
我们学校做了一个探讨,对毕业生进行了一个中长期就业的分析,发现了一个新现象,比如法学类专业短期就业率比较低,但是中长期的职业稳定程度很高;我们通常说的文科类创业比较低,但是我们发现毕业几年后,法学类创业比例非常高。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反馈到学生培养阶段做一些改革,而不是简单的做一个就业质量报告。
三是数据使用方面,大部分高校只是在发布一些招聘信息,还没有做到精准性。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高校精准就业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以充分的就业信息作为基础。但高校目前所使用的传统信息技术手段和渠道在有效获取信息方面能力尚显不足,过小信息存量限制了就业服务系统精准目标的实现。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现在就业信息非常多,但是在信息传播的过程有一个悖论:信息多也相当于没有信息。我们发现没有重点的信息以后,学生感觉到无所适从,所以多数高校采用的就业信息无差异化推送模式往往会导致就业信息传递效率低下。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高校就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软、硬件设施相配套。当前,我国不少高校在硬件设施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办公场地和各项设备等都一应俱全,急需的是与硬件相配套的软件管理系统以及就业队伍的建设。
信息化建设要有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校就业队伍就专门的引进了计算机方面的人才,他能在工作中持续不断的为就业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就业信息化”是手段,“信息化就业”是目标。“信息化就业”就是充分的发挥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潜力以促进整个就业系统的互动,以此推动整个产业和整个就业公共服务领域的变革,形成新的业态模型。
从过去的单维度的“招聘——求职”、“管理——被管理”、“命令——执行”转变为互联网体制下先进的、多维度的新型协作关系。在这种新型关系中,每个个体都可以自由地、精准地、及时地贡献和获取信息,从而对彼此的行为施加正面的影响,达成智慧运行的宏观效果。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精准就业服务目标对传统的高校就业服务工作模式提出了重大挑战,信息化建设的核心是以技术手段促进工作内容的革新,带动服务理念的提升,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工作目标。
建立起一套体现大数据思维、内嵌于就业服务工作模块,与精准就业相匹配的就业信息系统是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供给侧改革的关键环节。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人才和岗位的匹配借由人工智能的力量,可以实现更精确匹配。目前,智能化招聘,已经到了商业化阶段“从阅读简历到最后预约面试,整个流程都可以机器化,用人工智能解决。”
联合利华将AI招聘先后应用于全球68个国家的招聘环节上。联合利华与数字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已经用15种语言,为超过25万名求职者进行了面试服务。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 西北政法大学李君:从就业网到就业信息化,还差这7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