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是一个决心把一生投入到科研事业中的学霸。
虽然他博士还未毕业,婚也没结,但他现在就已经决定,让下一代延续他的科研道路。听说我们最近在研究高层次人才数据,他捋了捋因为熬夜做实验而生存艰辛的头发,问我:
现在我要给下一代做一个人生规划,你说说,如果真的天赋异禀,才华横溢,运气爆棚,他几岁最可能当上院士?
我调取了近三届两院院士的当选年纪,给他做了下分析。
这是363名两院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等到下一代到这个年纪,发小怎么也得是耄耋之年了。
其中男性院士与女性院士的平均当选年龄差异不大。一共339名的男性院士平均当选年龄55.7岁,一共24名的女性院士平均当选年龄54.3岁。
不过,如果孩子选择了不同的专业方向,可能有不小影响的。
在两院的15个学部中,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和信息技术科学部是平均当选年龄最小的,而如果是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和农业学部可能需要大几岁。
当然了,如果只看平均数,那么世界也太简单了。
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凡事力求简单,但不要过于简单。
这是在所有年龄段中,最可能当选院士的年龄。
当然,如果错过了52岁,接下来的几年的机会都很不错,也有不少人在57岁的登上了学术地位的高点。
如果把握好时代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发现在某些领域“成名”更早的机会是存在的。
▼
2013年,信息技术科学部
2015年,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
2017年,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数学物理学部、技术科学部
科学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所有人类共同的财富。不管多少岁,真正追求知识的脚步都不会因为外在的评价而改变。
指穷于为薪,火传也,不知其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