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士,其实就是某个领域的专家。
在全球职场社交平台Linkedln(领英)评选的年度简历流行榜中,“擅长”、“专注”、“专家”名列前三甲。
为什么人们愿意在职场中用“专家”来形容自己?因为专家赚得更多,而且物有所值。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很多人都搞错了专家的定义,我们来看两个人的例子。
一个人毕业于985名校哲学系,工作十五年,他把自己当做培训专家。因为他做过总经理助理,做过五年企业文化培训,又做了五年历史老师。但是在面试官需要他将中国哲学与企业文化联系起来,随意发挥一段时,他却表示“企业文化大部分是照本宣科,一般我们只是按照材料灌输给入职培训的人而已。”
另一个人毕业于普通本科,毕业三年。他痴迷于英语,一边厮混于各种外国人社团,一边给不入流的培训班教授英语。翻烂了一套七本的英语语法专业手册后,他整理出薄薄的一本六十页的小册子,然后进入某互联网公司,担任线上英语教学产品的顾问。
这两个人,谁更像是专家?
专家,并不是在同一行当中待得更久的人,而是能够从经历中总结出方案,并行之有效的人。
专家可以轻易的拿十倍年薪。
假设一个专家的新方案可以提高自己1倍的工作效率,那么他最多拿2倍年薪;如果他可以把方案的执行技巧传授给团队中其他10个人呢,省下的是10倍年薪;如果他的方案变成一个产品,卖给十万、甚至一百万用户呢?
高考刚刚结束,想一想市场上卖出了多少套“提升效率”的教辅吧!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专家可以赚更多的观点,我们可以轻易的接受。
但如果说,专家并不是什么天赋异禀的人,我们更多人只是由于“懒惰”而错过了,恐怕我们的心都会隐隐作痛吧!
但事实就是这样。
受美国教育部教育研究与改进办公室委托,几位最杰出的心理学家,会同来自人类学、教育学、计算机科学、文化与学校教育、数学、科学、物理、历史、视觉与表演艺术等研究领域的最顶尖的研究人员,共同研究了人类的学习行为。
他们发现:专家并不比新手更聪明。
其中有一个非常有说服力的案例,我可以与大家分享。
一位国际象棋大师、一位杰出棋手、一位新手共同参与了实验。实验的主要内容,是在观看一盘棋子布局后,在另一张棋盘上复现棋子的位置。
第一次,棋子的布局选自有规律的国际象棋比赛,国际象棋大师的表现要优于杰出棋手,而杰出棋手则优于新手。
第二次,旗子的布局随机打乱,令人吃惊的情况发生了,国际象棋大师、杰出棋手、新手,他们的表现近乎一致!
国际象棋和围棋一样,一直以来被当做人类智慧的最高表现,这也是为什么电脑深蓝、阿尔法狗都以挑战棋类大师作为巅峰成就!
而国际象棋大师作为顶级专家,为什么在他最擅长的领域里,会表现得如此平庸?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其实,并不是大师的领域能力平庸,而是因为测试的内容超出了大师的领域能力。
测试能力:记忆棋子布局
国际象棋大师的能力能力:记忆有逻辑的棋子布局
这里,我们已经揭示出国际象棋大师的秘密,甚至还不止,这也是《最强大脑》选手的秘密,魔术的秘密,天才的秘密!
国际象棋大师的超强记忆能力,来自于组块策略,他能够把一些象棋套路组合成模块,一盘符合象棋博弈逻辑的旗子布局,在大师眼中,只是两三个象棋套路组成的组合模块就可以基本概况。而随机的旗子布局,缺乏层次分明的结构,与国际象棋大师的象棋套路不相符,不能运用过去已经成型的组块策略,这就是大师失败的原因!
电子技术员能够再现复杂的电路图,物理学家能够识别水流问题、顺风逆风问题,数学家能够快速找到特定问题类型的解题思路。这些专家都能轻而易举的完成他人眼中不可能的事情,而超出他们知识范围的问题,他们的表现也和平常人无异!
专家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在于专家的知识围绕重要的观点或概念来组织。这也意味着每个专家的大脑中,不光是记忆着许多的事实性知识,而更重要的是他们理解知识,从而组织起知识。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不谈出生背景,只聊聊收入高10倍的专业人士]()
每个普通人的大脑,像是一个从来没有整理过的宅男房间,不知道房间里有什么;而专家的大脑,则是一个分门别类,并符合意义分布的图书馆。
大前研一在《专业主义》一书中曾从实践的角度,描述了专家们的构思过程:专业人士,能把所有搜集到的信息碎片,拼接出完整的思维地图,并重新整理出新的信息和需求。
普通人的知识是“惰性”的,为了考试或工作,我们可能记忆了很多知识,甚至知道它们在书中的哪一章,但它们依旧是“懒惰”的,很难被唤醒;而专家的知识是“条件化”的,知识被理解消化后,整理成一个完整的结构。从基础概念,到二级概念,三级概念,所有的概念被一张“意义”的大网所覆盖。
当一个具体情境出现时,专家就可以理解情境,发现意义,搜寻概念,得出结论。这个过程是如此迅速,以致于专家们自己都无法察觉。
忘记你曾学过什么,或做过什么吧,如果你不能完整的说明它们的话,它们都是0而已。
重新理解你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