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脑子???
信息化如何管理与规划?长尾需求需求如何解决?新技术的应用能干啥?…
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高校信息化有了更多的可能性,大数据精准资助、移动迎新、一站式服务等。但也面临着开篇所提及的各种挑战,这些挑战更多不在于技术无法满足,而在于:
规划难
技术发展有更多可能性,也有更多不确定性,选择多了,牵一发则动全身。
落地难
涉及部门、师生、需求体量巨大,信息化工作要面面俱到和环环相扣。
走一步想一步难以见效,想得多做得少算是空想。高校信息化如何做好全局规划与逐步落地工作,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
道理呢...都懂,问题是!
]
宁波大学
作为首批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是如何开展信息化,助力提升校内教学、科研与管理服务水平的呢?
想在前处,规避建设弯路。
1
统一规划,并线推进,让工作有指导
建设模式从多部门分散开发到学校统筹规划开发转变,以信息化部门为核心圈,业务圈围绕在核心圈周围,信息中心站在学校发展战略的视角上,围绕学校的核心业务,从上而下推动信息化建设。同时业务部门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发动机,是数据来源和需求来源,从下往上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依托学校的信息化专业技术支撑,整合信息中心专职团队的专业力量,明确工作定位和职责界定,形成以信息中心,职能部门、学院团队三方协同的信息化建设新模式。
2
需求导向,服务师生,让成效不落空
从管理到服务,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内容取决于业务部门和师生的真实需求,在建设思路上,以业务的数据价值为第一导向,评定该业务上线先后顺序;以业务量、业务面的大小评定,大的先做,小的后做;以业务部门和师生用户的需求迫切度和配合度为指导。
3
借助外力,强化内力,让需求能自足
依靠外部开发力量同时,组建校园信息化专职队伍,逐步提高校内软件自主开发与服务能力,有效保障校内信息化建设与运维,壮大校内信息化人才队伍,实现信息化建设自力自足,促进学校信息化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4
技术应用,明确方向,让服务更极致
大数据时代,数据反哺价值凸显,希望做到学生学业规划与指导,科研方面人才评价与人才引进;人工智能的人脸识别报到;借助物联网利用WIFI来统计到课率、用教室的摄像头进行无感知点名、学校大楼、宿舍的水电监控分析等;利用移动互联技术,建立以移动终端为核心的各类应用,增强用户粘性。这些都是宁波大学已经在做和未来将要做的新技术应用方向。
落到实处,提升建设成效
让全局规划与管理落到实处
2016年,信息化综合改革是最早纳入宁波大学“十三五”规划的重点项目之一,为给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加完善的体制保障,综合改革方案也对信息化建设的领导机制做了统筹设计。
由学校信息化领导小组统领综合改革,分管校长任组长,小组成员由各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办公室设在图书馆与信息中心。同时强化专职专责,信息中心承担学校网络、信息化、多媒体教育与通讯等职能,相对独立履行职能,与图书馆合署办公,信息中心设兼职主任一名,专职副主任两名,从事学校网络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
让财务支持与保障落到实处
保障学校信息化软件建设专项与学院团队定制开发经费,建立信息化建设经费与学校生均公用经费同步增长机制。外包运维服务及信息化配套硬件及网络安全设备经费,每年按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另行申请专项经费。
让建设内容与成效落到实处
宁大移动迎新
所有建设内容在校内政策指导与经费支持的基础上,充分围绕部门及师生真实需求建设,如通过象牙宝,解决了学校财务部门采购垫资、报销繁琐复杂的问题;通过今日校园移动迎新提升了新生迎新体验,减轻了现场工作量;通过安心守护的主动监测与预警,实现校内安全与运维工作的事件闭环等,这些都是信息中心满足部门及师生真实需求的产物。
让人才转型与培育落到实处
一方面,推动信息中心人员转型,打破身份,每一个人员跟进一条业务线,相当于该业务线的产品经理(项目经理)的角色,进行需求收集、分析、文档输出以及功能验收工作。同时结合外界众包服务平台,满足一些校内个性化和长尾化的需求,规避掉很多建设中出现的开发与需求不匹配的矛盾。
另外一方面在校内岗位整合和机构合并的基础上,引进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同时确保专项人才引进和薪酬待遇,信息化核心开发团队工资待遇参考IT软件市场实际,采用学术骨干(或学科带头人)年薪制方式,保障待遇基本与市场接轨。信息化运维、推广及网络安全人员进行分类管理,专业技术岗与管理岗纳入学校统一政策,已有非事编的专技人员出台相应政策逐步转编,还向社会招聘三个首席官(首席架构师、首席研发师、首席大数据师),逐步建立配套的用人机制、薪酬机制、绩效考核机制和职称晋升机制。
未来,宁波大学希望通过以上规划与落地工作,引进外界平台成熟的建设模式落地,同时强化校内信息化人才队伍水平,做到建设中的快速响应和产品迭代,丰富服务校内教学、科研、管理与服务的信息化手段,同时提升信息化服务的感知、界面与交互,让服务极致到每一步,将信息化服务边界不断扩展,学生从被录取那一刻开始,学校的信息化服务能力将陪伴学生及校友的一生。
The End?
No!
了解更多&共同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