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wiseduzj
功能介绍围绕高校信息化的行业关注热点,包括:1.标杆院校创新实践效果全景展示;2.具体应用场景难点解决跟踪报道;3.信息化工程实施现场风险及应对;4.应用推广运营、运行维护进阶攻略
金小鱼最近拿了笔奖金
不多,但却有点小纠结
把它存银行还是放床边抽屉?
Searching,果真有提问:
“如果你有钱,会把它放在家还是银行?”
答案一致倾向:放银行
(原谅小鱼的白痴好奇~)
↓↓↓
(图为360问答截图)
联想到最近有高校老师问小鱼:
“现在公有云平台已是大势所趋,
软硬件一体,数据都在“云”上跑
还能按需提取、随取随用
听起来棒极了
但数据都搬到公有云上
靠不靠谱呢
“数据”可是高校的重要资产!”
不妨先来个对比
现在多数高校仍采用私有云
私有云平台和公有云平台
各有啥特点
我们从成本、运维、部署、安全四方面分析
不难看出,从成本、服务个性化、管理和专业性上,公有云都颇具优势。从社会发展来看,未来社会的发展必然是一个共享社会,也是一个高度专业的社会。商业界的滴滴和共享单车都向我们展示了共享服务的运营之道。
公有云平台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必然趋势,能够像家庭使用水电气一样购买服务,按需索取,按需付费,云上交付,快速响应,缩短服务响应周期,这将大大提高高校管理服务的效率。
那再来解决是否要用公有云的问题
我们把“数据”比作“钱”
“公有云平台”比作“银行”
把钱存在银行有啥好处?
有利息、能理财、买基金
重要的是钱生钱
而且银行不会倒闭
如果把高校的数据资产
放到公有云这个公共银行里
会怎样?
所有高校共享服务
按需索取个性化服务
成本低,响应快
专业人员还能进行租户分析
开发多样化需求服务、
提前部署安全防御
这相当于“理财”
更可靠,更安全
顺便说一句,刚刚发生的“永恒之蓝”勒索病毒,早在4月初NSA一爆出漏洞,阿里云就在6小时内根据漏洞分析和客户场景做出报告,并在公有云平台构建防御层,让租户有了更多时间修复和补丁。也就是说,对于此次勒索病毒,公有云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不过,当下还有一款网红云
叫“混合云”
既突破了私有云的硬件限制
又能利用公有云的可扩展能力
还能让双方协调“上线”
既完美、又节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