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报告是不是还没消化完呐
别着急
应老师提议报告下篇提前到来了
一起消化
点击这里回顾上篇内容
高校信息化建设总体效果不尽人意,客观上是由于传统信息化建设模式的弊端所导致。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建设也在呼唤新的理念和建设模式,以期在更深层次助推高等教育发展。
本次调查共有279名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参与,对“互联网+”比较了解的有189人,占68%,非常了解的有28人,占10%,两者之和接近80%,表明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总体对“互联网+”比较关注,这为“互联网+高校”做好了理念层的准备。
图表1 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对“互联网+”的了解程度
目前,对于什么是“互联网+高校”尚无统一定义,但对其内涵和价值,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们却给出了高度评价。在279名调查对象中,有216人(占77.4%)认为“互联网+高校”将引发高等教育的大变革,改变高校的教学模式、管理方式以及内外部协作方式,210人(占75.3%)认为将对教学、管理、科研等提供更深入、更广泛的支撑,这表明,“互联网+高校”的内涵和价值已经突破了技术和工具层面的支持,而更加注重在战略层助推高等教育发展,有助于高校构筑和保持核心竞争能力。
图表2 “互联网+高校”的内涵及价值评价
图表.3 “互联网+高校”率先突破的领域
图表4 高校管理服务与互联网化的关系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领导及管理者对信息化建设新理念已形成较充分的认识,绝大多数高校已陆续做好迎接互联网模式的准备,高校信息化行业供需双方将共同探索出“互联网+高校”的现实路径。
图表5 “互联网+”技术在高校应用普及程度
图表6 高校信息化互联网模式的启动实施时间
关于高校在何种条件下会采用互联网模式,有80所高校选择“有合理可行的方案”,占37%;59所高校选择“有典型的成功案例”,占28%;71所高校选择“多数高校采用,形成成熟模式”,占33%。由此看来,高校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模式的推广实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复旦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率先实践将为整个行业提供典型样本,并加速互联网模式的普及。
图表7 高校信息化采用互联网模式的条件
图表8 高校信息化互联网模式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图表9 云基础设施部署方式
图表10 高校对信息化采购方式的倾向性
本次调查共有222家高校参与,其中有效样本216家。本次调查问卷的填写者以高校信息化建设分管校长、高校信息办以及信息中心负责人为主,共279人。本次调查中,部属、省属和市属高校都有参与,其层次覆盖了普通本科(其中985高校16所,211高校36所)、独立学院、高职高专等类型;在学科方面,涉及综合、理工、师范、农林、财经、医药等12种类型;地理分布方面,七大区域均有一定比例的高校参加。可以说,本次调查的对象分布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和广泛性,所得数据和结论能够较全面地反映“互联网+”时代高校信息化的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
图表11 参与调查高校主管单位类型
图表12 参与调查高校办学层次
图表13 参与调查高校学科分布
图表14 参与调查高校所在区域分布
声明
本报告为金智教育研究院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法律知识产权相关条例的版权保护。没有经过本组织书面许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使用本报告中的信息用于其它商业目的。
本报告中发布的调研数据采用抽样调研方法,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由于调研方法及样本的限制以及调查资料收集范围的限制,部分数据不一定能够完全反映行业总体情况。本报告只提供给读者作为行业参考资料之用,不代表任何商业立场,报告中数据仅供参考,本研究院不对该报告的数据准确性承担法律责任。
感谢金智教育研究院团队
为大家带来这份精彩报告
鼓掌!
想拥有完整版报告pdf文件?
要怎么办呢?
马上点击阅读原文!
填写调研问卷!
留下邮箱地址!
就可以收到完整报告啦~
(依旧仅限前一百位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