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金智教育研究院每期为大家科普1件事的Dr. Wise。我捕捉高校IT创新案例中那些“不明觉厉”的前沿方向和专业名词,以轻松、有趣的方式来跟大家分享探讨!再难懂的事儿,在我这儿都变"so easy"!
当前,科技和时代发展日新月异,学校业务流程愈加多变,校内师生服务需求也日益多元化。长期来看,“变化”将成为唯一的“不变”!而目前各高校但凡涉及部门的业务流程调整,都必须找软件公司,并经历一个“项目洽谈、代码调整、测试、发布”的漫长过程!
而复旦ehall居然可以实现各部门随时、自主的修改业务流程?业务部门并非技术部门,“改代码”对他们来说显然是“不能承受之重”。即便不动代码,面对大量的流程配置工作,业务部门独立上手也绝非易事。
那么,复旦ehall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其背后的秘密武器究竟是啥?揭秘之前,来认识几个高大上的名词儿:工作流、业务流程管理、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是啥?
工作流(Workflow)即业务过程的部分或整体在IT环境下的自动化,是对工作流程及其各操作步骤之间业务规则的抽象、概括描述。
简单来说,就是实现某一项业务的流程,我们可以通俗地理解为“工作项目+顺序”。对业务流程进行变更调整在任何组织中都很常见。
下面,我们举个栗子(例子):
你每天早上起床的正常流程是:
某一天你突发奇想要新增一个流程,并对顺序进行调整,就变成了:
类似这种“突发奇想”的流程调整情况在学校的业务处室也常会发生。
“业务流程管理”又是啥?
业务流程管理BPM是通过对现有流程的简化、整合、增加、调整来提升效率,还可以通过明确流程节点责任人的形式来监督流程的整体表现,从而避免部门间推委的问题。
业务流程重组BPR是业务流程管理过程中比较极端的方式,意思是对流程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全面评估业务流程,根据战略对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重组流程以适应组织战略。业务流程重组往往伴随着IT系统的实施、重大的组织变革和业务模式的变革,它是20世纪90年代得到迅速发展并被广泛实施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随着ERP应用热潮的兴起而逐渐被国内所熟悉。
对高校来说,职能部门的“服务化转型”本质是一种组织战略的转型,很大程度上需要进行各级业务流程的重新梳理或优化。其核心是进行需求搜集与分析、流程的梳理与分析、以及面向师生的服务设计。
当这些能够顺利搞定,下面就轮到了“工作流引擎”出场了。简单的说,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在软件系统中实现的技术手段。
“工作流引擎”有多重要?
十几个人的小组织,流程简单,可能并不需要工作流引擎,因为收益和成本相比不合算;但如果是较大的组织,流程涉及部门多,出现效率低或管理失控的问题,就有必要制定严密的工作流程,然后用合适的软件系统来运作这个流程。这个软件内部的核心就是工作流引擎,是用来管理、配置、执行工作流程的软件模块或系统。
如果业务应用系统是一辆汽车,工作流引擎就好比一辆汽车的发动机,外表做得再漂亮,发动机有问题汽车就只能成为一个摆设。应用系统的弹性就好比引擎转速方面的性能,加速到100 公里需要1个小时(业务流程发生变动需要进行半年的程序修改)还能自诩为“好车”吗?引擎动不动就熄火(程序因为逻辑的问题陷入死循环)的车你还敢开吗?
实际上,工作流引擎能够为学校带来的不仅仅是流程变更的便捷性。它可以做到以统一、规范的计算机语言描述流程的责任分工,还可以基于流程执行的数据,进行执行绩效的分析,最终指导部门优化学校的业务!比如,它可以暴露出每个流程节点的停留时间,帮领导者快速定位“流程瓶颈”,每项业务卡哪个节点?或者哪个节点的延误导致了整体的效率低下?
“工作流引擎”如何简化我们的工作?
好的工作流引擎常常采用图形化的界面为用户提供操作界面,因为这样的界面入门门槛低,操作简便,业务部门人员只需要通过对“流程节点”拖拽的方式就可以实现对流程顺序的任意调配,而不需要雇佣程序员一行行的去修改代码程序。
高校应用了操作简单的工作流引擎之后,只需要对业务部门的人员进行简单的操作培训,就可以轻松把业务变更的工作直接交付给各个业务部门啦!
工作流引擎的图形化配置界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