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设一个失败的智慧校园 | 完全指南 如何建设一个失败的智慧校园 | 完全指南]()
1.不关注用户需求,忽视用户习惯
以“我的需求就是用户的需求”为基本原则,95后学生需要什么应用不要care,85后老师想要什么功能也不要关心。记得关闭所有能跟师生用户交流的渠道,不接电话、关闭信箱,一意孤行,一切从主观臆想出发。
千万不要做用户调研和需求分析,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又没有实际效果。反正不管做出什么来师生必须得用,只管勇敢的撒手去做就好了。如果最后做出的系统无人使用,只在关键业务节点(如迎新、选课等)出来炸个尸,并且引来骂声一片,恭喜你,你已经失败了一半。
2.屏蔽政策文件,忽视技术趋势
如有新政策出台,请在第一时间屏蔽所有网络资讯来源,别人在谈论时也要假装听不到,拒绝学习《2016年教育信息化工作要点》、《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网络安全法》、《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等政策性指引文件。
对互联网+、大数据、移动化、云计算、物联网、VR、AI、机器学习等技术趋势避而远之,对各类院校的创新案例视而不见。要以“高校信息化比企业信息化落后十年,比国外信息化落后二十年”为终极目标。要用“没什么人记得”的技术,建“没什么人用”的老式系统。
比如永远不要把自己的应用、数据迁到云端;永远都不要做移动端的产品;努力做越来越庞大的PC端应用;记得要每月清理一次数据库,坚持“高校中并不存在大数据”的理念。
3.部门自嗨造系统,制度架构放一边
CIO制度只是幻想出来的,让信息化工作组成为虚名,无需落到实处;每年开一次谁也不知道讲什么的会,对所有的信息化决议拍手通过,实际工作中原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
不要浪费时间做顶层设计,想到哪做到哪,拒绝跟业务部门合作沟通,整个信息化部门的人要相互死磕,相互折腾、自嗨,耗费巨资去开发管理系统,自己用!
各个部门杜绝开放数据,避免尝试整合各部门数据,要确保持续降低人、财、物等基础数据的质量,让数据错误、缺失成为常态;让各个业务部门的人因数据问题相互扯皮,造成紧张局势,引起纷争,进一步恶化部门间关系。
4.建万能大系统,让用户迷失
首先,要立志建一个万能超级大系统,然后召集各种厂商,把所有听过没听过的功能列成长长的清单,什么没有上什么,界面丑点、体验差点也没关系,花个三年五年的时间,建成一个集教务、学工、人事、财务、OA、科研等部门需求为一体的庞大系统。
至于功能细节,要保证面面俱到,数据管理、流程审批、业务监控、报表明细、统计分析,一个也不能少。流程审批要充分考虑各种场景,管它是不是一年只用一次;统计分析要包括所有的柱状图、饼图、折线图,而且得动态生成,管它是不是有人看。
让所有登录系统的师生,先为丑到爆的界面而惊叹!然后迷失在万千功能里!最后因找不到按钮而爆炸!师生使用效率越低,失败的可能性越大!
5.同行交流不要有,闭门造车最管用
行业会议都是吹牛的,不要参加;厂商会议都是捞钱的,不要参加;走进标杆都是扯淡的,不要参加;把微信中的同行好友都拉黑,不要读高校信息化的建设案例文章,不要关注高校信息化行业相关的资讯动态,退出微信群,屏蔽朋友圈,呆在家里,闭门造车,自给自足。
6.加大硬件投入,选择低价中标
不管需不需要,把绝大部分的预算都砸在硬件设备上,毕竟硬件可以看到摸到,放在机房里让它们贬值,变成一堆废铁~
软件部分要以“便宜”为智慧校园建设总方针,不听方案、不看效果、不比参数、不管服务、不看案例,哪家低价选哪家!这样可以充分保证功能最多、体验低劣、长期无人访问,然后可以反复推到重来,以此达到长期建设不出效果的目的。
7.保持项目交付,让系统永远用不起来
尽量保证自己每天的工作主要是:窝在机房检查网络,修修电脑,重装系统,做做备份。这样就没有时间关心业务是否变化、流程是否变更、系统使用情况了。
要坚持只做项目,不做运营!无需建立常态化的运维、运营预算,也不要做任何信息化的知识普及、成果推广。做好系统之后一定要做好保密工作,尽量避免系统的任何更新迭代。坚持贯彻落实“三不原则”,不宣传、不推广、不运营,保持信息化部门在师生心目中零感知的地位。
8.牢记真理
只要你肯努力,
没有什么智慧校园项目是搞不砸的。
另外......
还要......
那啥......
![如何建设一个失败的智慧校园 | 完全指南 如何建设一个失败的智慧校园 | 完全指南]()
以上内容纯属娱乐
总之呢
希望大家
避开上面所有的坑
2016年所有信息化项目
完美收官
!!!
为2016画上一个完美的分号
(智慧校园之路任重而道远...)
2017继续加油
(等忙完这一阵,就可以忙下一阵了)
![如何建设一个失败的智慧校园 | 完全指南 如何建设一个失败的智慧校园 | 完全指南]()
![如何建设一个失败的智慧校园 | 完全指南 如何建设一个失败的智慧校园 | 完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