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无论是信息化建设的起步还是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都和本科院校有着明显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资源不足,建设效果不明显。高职院校该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以及应该通过什么方式缩小差异并推动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
为此,小智独家专访了沙洲职业工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宗小忠老师。
高校信息化发展篇
Q1:您对智慧校园的理解是?
宗:人经过学习、思考,对事物的处理变得更有技巧且高效,就可以称为智慧。校园,如何达到“智慧”的概念?首先,要进行数据的采集,这需要有必备硬件设施的建设。第二,对数据进行采集,收集之后要应用,然后分析问题,最后解决问题。
Q2:您认为高校信息化发展到了一个什么阶段?
宗:高校的信息化发展总体滞后于社会信息化发展。从高校用户来看,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和青年人,这个群体年轻、有活力,同时也很特殊,信息化使用程度应该走得更加超前才对。但我们往往看到很多产品、系统都是现在社会上率先使用,有效果之后高校才会参与进来,这里面有一个滞后性。
从高职院校来说,数字化校园已经有很多学校建成了,但只是到了“互联网+”的初级阶段,离“智慧校园”还有段距离。
本科、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差异篇
Q1:您认为高职院校和本科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什么差异?
宗:差异主要体现在业务体量和服务颗粒度的辨识上。比如说,本科院校用户群体很大,学校业务需求也比较多样,相对而言,高职院校则比较小。具体来说本科有博士、硕士、本科,出国留学也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则比较单一。
再比如投资规模,做一个信息化项目,本科院校,可能投资一千万,而高职院校只有一两百万,这也是一种差距。很多时候,因为投资的差别,业务服务也会存在很大的不同。
Q2:您觉得高职院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哪些诉求?
宗:最大的诉求就是资金,首先需要资金的支持。本科院校的资金来源比较多、资金规模也比较大,高职院校,资金来源相对单一、资金规模也比较小。目前,高职做信息化,都是服务于管理者,没有接触到教育最核心的东西---教学,投入了资金,效果不体现,就会受到质疑。
第二,就是需要校领导的支持。很多高职院校的领导,对信息化不够重视,他们可能认为花钱买一些设备,看得见摸得着即可,忽视信息化可以给学校带来怎样的变革。
第三,信息化队伍需要加强。很多信息化从业人员是兼职的,合作伙伴很多,但是每个学校究竟怎样才能找到一个合适的合作伙伴,一直是一个困扰高职的问题。另外,教师的信息化能力也需要提升,这个无论在厂商的合作,还是学校自身信息化的建设方面,都是一个必要基础。所以,近两年,我们学校也在大力开展一些师资培训,以提升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缩小信息化建设差距实践篇
Q1:学校会通过什么方式去满足这些刚才提到的诉求呢?
宗:首先,要和领导沟通,信息化部门在高校当中很特殊,他面对的是业务部门、师生等等。信息化部门必须要有协调能力,没有这个能力,根本无法获取到领导的支持,业务部门的理解,资金更不用谈。信息化建设成效和信息化部门的主要管理者的个人魅力有相当大关系。
第二,增强业务部门和教师对信息化部门的认可和支持。我们近两年的师资培训就是让老师增加参与感,提升师生的感知。让他们了解到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优势和高校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接下来,我们学校还会做管理部门的信息化培训,也是出于这样的目的。
Q2:满足这些诉求的基础上,学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有没有自己的一套模式?
宗:近两年来,学校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模式才适合我校信息化的发展。我们认为学校建立大平台,微应用这种发展模式,能够让师生也加入进来,这种模式比较适合高校发展方式,也能解决师生痛点和难点。
Q3: 学校在十三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都有什么规划?
宗:依据“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应用、优先服务,整合资源、共享数据”的建设思路,逐步实现以下改变,开发流程由垂直应用升级为综合服务;推进步骤由部门主导发展为业务驱动;接入协议由单项准入转变为标准接入;运行模式由系统要求面向于用户体验;多方参与,开放共建生态型智慧校园。
Q4:沙工近些年一直参与主办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现场比赛,初衷是什么?
宗:第一,我们主管领导比较重视,领导懂信息化,并且是信息化方面的专家,对信息化的理解更深刻。
第二,从大趋势来讲,信息化和教育教学是一个融合的过程,这也是智慧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我们学校举办大赛的目标也是提高所有老师的信息化能力和素养,最终带来教学效果的改变。
Q5:学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引进厂商合作吗?您对高校与厂商的合作模式有什么看法和期待呢?
宗:会和厂商合作,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厂商对技术上的研究、产品研发有专业的队伍。信息化管理部门应该是技术厂商和高校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信息技术厂商同时也需要高校的业务支撑,相辅相成。技术厂商的研发和实施人员要更多的深入高校一线,了解学校业务的痛点、难点和系统使用的真实感受,这样才能做出更加适合高校信息化发展的产品。
沙洲职业工学院,于1984年创办,经过三十年的建设和发展,沙洲职业工学院已成为一所植根地方、服务港城、特色鲜明、协调发展的高职院校。2007年10月,沙工通过教育部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高职类国家级优秀等级。
学校曾参与主办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现场比赛,来自武汉、厦门、西安、宁波以及省内本科高校、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领域全国、全省知名专家,担当了比赛评委,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领导专程莅临观摩、指导。整个赛事的组织安排得到了各方的高度评价。
(高等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信息化实训教学现场比赛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