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1、高校应用服务的市场规模
深圳大学通过一年半时间已经构建了561个面向全球师生的服务,我们以一所普通本科学校保守估计,有面向师生大概2000个服务的话,高职学校可能还有一些公有云服务,我们按1500来算,在这样一个体量之下,高校应该有200多万的市场应用规模。
2、内因与外因
同时我们还有内在外在的驱动在引进,我相信这个数值只会越来越大。
✔ 高校内在改革发展驱动(教学评估、高职诊断改进、双一流等);
✔ 用户驱动(多版本浏览器、自我为中心、智能、智慧等);
✔ 技术驱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等);
✔ 市场驱动(协会组织、生态会议、横向交流、垂直体系);
未来这样一个市场会不断地放大,这么一个市场,需求如何被收集、分析、设计、加工?这是我们过去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1、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多样性开放生态体系
通过信息化生态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应该是得到了共识,这不用去阐述了,但是生态的本质是从生物过来的,生态的本质:
第一是开放;
第二要有多样性;
第三关系要复杂;
第四优胜劣汰,是有竞争和淘汰机制的;
这是我们对整个生态的理解。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2、智慧校园设计模式的转变
那我们面对的是全国300所大学,差不多近4000万的在校师生,所以我们都在谈以人为本,我们要围绕“人”开展完整的业务逻辑闭环。我们面对高校的老师、学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些服务对数据是什么样的依赖度?背后的流程我们有没有改进的空间?
这都是我们要思考的事情,最终这样的模式建立之后,看我们的平台,我认为平台应该包括两部分,第一是开发部门,第二我们还需要一个运营环境,我认为未来的平台就是运行+开发结合。
在这个基础之上,我们来谈构建私有化服务包括公有化服务,我们要从顶层设计发生变化,模式转变:
从部门角度到学校全局;
从管理到个体服务;
从割裂无序到流程优化。
1、提供效率提升工具
回到今天的主题,我们云工场可以提供什么?首先是效率提升工具,作为云工场,它应该有一个工具,这个工具能帮大家快速找到方法,并提高效率,这里面我认为三点必须要有: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2、实现工具内容化,内容服务化
我们过去两年做的事情实现了工具内容化,我们面向开发者是提供内容的体系,以服务化方式提供,过去经历了各种案例、场景,API、业务组件,这一块是我们目前在积累的,早上郭总报告中提到的未来高校应用的新模式,要达到他的效果,我们这些做的远远不够。
3、运营开发生态学习社区
在面向开发者我们还做了一些事情,我们支持了500多开发者、个体以及企业,我们发布了5000多问题,发布了600多技术贴,我们针对性地调整了程序员的作息时间。我们的培训,去年一年我们走进了30家学校包括企业,包括像南方科技大学、宁波大学等等。
4、CampusCrowd
第二块工具是众包,CampusCrowd,我今天想分享的是金智自己,我们怎么利用这样一个工具,来促进我们内部的改进。
过去一年我们是把面向云用户交付,从需求的收集,就是我们的设计到开发、测试、实施、售后、培训,全部纳入到这样一个体系,我们的开发有500多人,加上工程、售后已经突破了1000人。
这是我们运行的一些数据,跟大家做个分享,我们过去一年多,我们从最初的150的规模,通过我们本身数据的积累来驱动,我们人力由0.73提高到了0.95,任务平均审核周期从50小时到现在5、6个小时可以快速响应;面向用户交付延期率我们也是在稳步下降的,从每单位的10%控制到5%左右;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我们结合过去20年在高校信息化的行业积累,把高校业务,因为高校业务有一个很强的特性,很多业务是一年一期的,包括像迎新,我们拉了一下,在6月份到9月是高校业务最密集的时候,这样我们可以进行人员部署,包括说我们内部外部资源怎么统盘考量。
通过这样一个平台,我们建立了两方面的绩效,一是开发生态绩效,一个是产品绩效,开发者绩效,围绕说我们的开发者在这样一个平台到底有多少人优选你,就第一次选了你,愿意让你来做,就是双向选择;第二个,你交付用户的承诺是否兑现了;第三,你交付的质量,最终用户评价。
当然作为我们体系建设来说,我们更多看重一点,在这样一个平台,我们把一些愿意分享的,就是说开发者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公共支持这块我们也纳入了很重要的指标,我们进行开发排名,这是第一块。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第二块,云工场除了是一个加工中心外,它还是高校需求收集中心,通过需求收集平台,我们可以看到第一类,金智已经被纳入产品化的产品,过去使用情况是什么样的,哪些有在用;第二,它的定制率;第三个纬度是在我们产品体系之外,我们又进行了梳理,我们看哪些应用没有纳入我们的产品类型,但是被高频使用的,那我们整理了一下,通过数据驱动,来纳入我们下一个版本的迭代。
5、EMAP ONLINE
第三个工具就是EMAP ONLINE,目前这个工具主要是我们内部改进在用,还没有开放给我们每位老师,这个数据最原始的,我们做这件事情有五个驱动: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1、深圳大学
深圳大学从合同签署到今天还不到两年,我们真正人员进场是去年7月份,在这么短的时间,我们可以看到深圳大学在人事、学工、教务这些使用数据都是第一的,这背后除了说有公司金智教育的投入,当然我们确实投入很大,我们有59个开发人员,我们有23个研发人员,我们还有30几个工程师都是驻在现场。
但是这背后我认为学校的机制值得跟大家分享:
按需开发,我们所有需求是充分论证的,深圳大学的需求,老师学生都会参与;
流程再造,深圳大学确实是一个敢为流程来做各种改革配套的,他们在很多方面都做了尝试;
快速迭代;
推广运营,过去我们都在谈交付,今天谈运营很多,深圳大学的推广运营除了有软文,还有很多,比如说他们构建了学生的创业团队,让学生创业团队参与进来,主动服务,我觉得这都是体现我们整个运营交付思想很重要的一点。
另外,在深圳大学这个项目达到今天这个效果,有宏观层面的,有领导的支持等等,还有一个方面很重要,那就是我们一线工作人员,譬如说我们的辅导员,譬如我们的人事秘书,教务秘书,他们是真正的推动者,他们有他们的群体,如何进行推广、动员、贯彻,问题反馈,我认为这块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南方科技大学
下面要分享的是南方科技大学,同济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包括宁波大学都参与了我们的生态体系建设,南方科技大学的队伍组建比我们的生态提出还要早,他们2014年6月就提出要通过自己的专业化力量,来为学校的信息化服务。
所以在2014年时他们就提出组建完整队伍,他们整个团队目前情况是18个人,其中10个人是软件开发人才,包括前端、页面设计,移动等等,有8名是项目管理人员,2017年4月杨主任和我们谈了一些思路上的东西,6月启动培训,整个学习过程在1个月,1个月之后他们人员就快速进行应用构建,目前他们已经构建了50家的系统,访问量超过5万家。
开放跟效率是南方科技大学的陈老师写给我的,他说,作为开发生态来说,金智给他们提供了四块:
南方科技大学选择自己来做这个有两个优势:
3、武汉华通汇智
第三个案例分享,武汉华通汇智,2017年4月参加会议,2017年6月正式启动,2018年3月应用上线,4月品牌发布,大家可以看一下,这是他们的首页,这和金智的风格是完全一致的,这样做的好处:
我们的生态未来会对金智的商业模式发生变革,过去我们是B2B模式,未来金智应该是那个大S,当然我们传统的核心业务会保留,其他的我们会侧重在品牌,内容运营商,通过整个区域直营,区域渠道,产品渠道,为我们每个高校以及每个个体提供服务。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最后,我想倡议大家,我们携手共建整个智慧校园的信息化生态,在这里我们足够开放,这是一个创新的平台,我们在这里足够平等,这是一个效率提高的平台,是实现价值,实现企业、个人双赢的价值交互平台,谢谢大家。
——本文为大会报告实录,未经嘉宾审核,略有删减。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 WE+2018 | 金智教育张曙光:高校应用服务生态运营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