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1月1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建设指南》(以下简称《建设指南》),建设指南说明: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对各地区各部门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进行规范,优化政务服务流程,推动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全国一体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
《建设指南》针对网上政务服务内容不规范、服务不便捷,网上政务服务平台不互通、数据不共享,线上线下联通不畅,政务服务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够高等问题,遵循“坚持问题导向、加强顶层设计、推动资源整合、注重开放协同”的原则,以服务驱动和技术支撑为主线,围绕“互联网+政务服务”业务支撑体系、基础平台体系、关键保障技术、评价考核体系等方面,提出了优化政务服务供给的信息化解决路径和操作方法,为构建统一、规范、多级联动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和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建设指南》表明:推动政务服务事项清单标准化、办事指南规范化、审查工作细则化、业务办理协同化、事项管理动态化,着力优化网上政务服务流程,深化并联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促进政务服务向乡(镇)、村(街道)延伸,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此外,加强基础平台体系建设,规范网上政务服务平台,避免线上线下政务服务“两张皮”。整合构建统一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推进跨部门、跨地区、跨层级平台互通、身份互信、证照互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异地办理、同城通办、就近办理。第三,通过深化政务云、大数据等新技术应用,完善“互联网+政务服务”配套支撑体系。最后,完善评价考核体系,积极运用第三方评估手段组织开展政务服务评估评价,以评价考核为手段促进各地区各部门不断提升政务服务水平。
党的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是政府职能转变的首要任务。而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最终的落脚点还是优化服务。
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政务服务”可以将政务服务与互联网这一载体有效结合起来,通过统一的规范服务标准、优化服务流程和网上办理、开展网上咨询和网上监督、提供智能化人性化的创新服务、拓展服务渠道等方式,构建起一整套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体系,让群众办事更方便,让人民能够更真切地感受到互联网的发展成果。
当前,我国“互联网+政务服务”还处于探索阶段,各地区、各部门的发展水平也不均衡,分区域、分阶段、分层次扎实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 体系,优先实现社会公众办事量大、跑腿次数多的服务事项网上办理,再逐步扩大服务范围,扩充便民公共服务,创新服务内容,优化服务功能,真正发挥“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本次《建设指南》的颁布,充分反映了“互联网+”在政务管理服务中的治理效应和服务效能,标志着互联网+政务服务再次上升到国家战略,使得互联网+政务服务在群众心目中的画像更加清晰。
国务院办公厅将负责《建设指南》落实工作的统筹协调、督促检查和评估评价,并围绕《建设指南》实施的主要内容和关键环节,组织有关地区和部门开展培训交流和试点示范。